宁德市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 赋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深化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随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推进,省发改委(省营商办)收集发布2024年首批35项具有代表性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这些改革创新举措紧盯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和热点问题,聚焦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强法治化建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以及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涉改革“深水区”、精准把握“关键点”。营商环境改革由局部性、尝试性的探索与突破,转向系统性的集成和多维度的深化,典型经验做法呈现出跨部门协同的显著特点,不断释放改革叠加效应,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近年来,宁德市知识产权创造加快发展,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增幅常年保持全省前列。然而,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一些专利重申请轻实施,成了锁在抽屉里的“沉睡专利”,有的甚至错过“价值窗口期”导致科研成果贬值。宁德市着眼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全面优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促使科研成果与产业化需求相结合,有效赋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主要做法

(一)突出专业化辅导,挖掘“知”的潜力。探索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价值发现机制,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一对一”帮扶创新主体,精准把脉创新瓶颈和专利需求。深入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水制氢、电动船舶等关键技术突破上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形成专利导航报告及微导航报告,帮助新能源、机械、医药等重点创新主体进一步理清专利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为精准供需对接奠定基础。

走访高校院所,梳理盘活存量专利,及时掌握一线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向,挖掘有潜力的成果,引导高校将专利申请从结题验收、职称评定等课题需求向市场需求转变,拓展专利转化的“源头活水”。

(二)突出市场化运营,释放“产”的价值。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宁德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3项专利激励政策,建立高校专利许可及企业引进高校专利奖补制度、专利质押融资贴息制度等,对符合条件的专利许可、转让、质押予以补贴补助,对促进专利价值实现的突出企业在评奖评优上予以倾斜,增强专利转化运用的主体意愿。

优化交易服务,在全市全覆盖建设市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4个,聚焦科技型企业,推送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助推专利价值最大化。通过鼓励和引导,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3家单位入选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登记金额突破3亿元。

(三)突出产业化发展,加快“用”的落地。一方面,聚焦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布局加速专利授权,为专利争取更多的“价值窗口期”。2023年,为全市新能源相关的1973件专利申请提速,增量同比增长135.4%,授权通过率超91%,授权时限提速达90%。

另一方面,结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引导企业创建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提高专利对产品和产业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取得成效

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运用,进一步释放创新创造动能。

一是专利申请更加聚焦经济发展需要。2023年全市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12098件,占全省申请总量超过七成,其中占比最高的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连续4年全省第一,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

二是产业创新力有效提升。专利产品备案从2022年的80件增长至2023年的668件,同比增长735%;全市新增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8家;新增中国专利银奖1项,优秀奖2项;3项专利进入2023年福建省专利奖拟奖励项目公示;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荣获“欧洲发明家奖”,这是我省首次获得、也是我国自2010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

三是新质生产力全面孵化。通过专利导航和研发运用,支持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专利布局56项,促成10个研发项目立项、5个产品投产,推动多个海内外投资项目立项,加速打开海内外市场。

来源:宁德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