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全国生态日|福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经验

福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经验

南平市建阳区铆“竹”干劲

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竹产业兼具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是集生态调节、乡村振兴、富民强区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业。南平市建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绿色牵引、产业为媒、创新赋能,促进竹林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让“沉睡”在山上的广袤竹林资源变成“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基本情况

建阳区拥有竹林面积62.34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62.11万亩,毛竹蓄积10164.18万根,毛竹丰产林37.85万亩,占竹林面积60.72%,年产毛竹约1500万根。全区十六个乡镇中拥有5万亩以上毛竹林面积5个,黄坑镇更是高达16.76万亩。辖区内竹加工企业集聚,涉及户外地板、竹餐具、竹家具、竹炭、竹工艺品、食品等产品,全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做法成效

(一)统筹协调,深化组织保障。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质,印发竹产业百亿行动、“以竹代塑”推广应用等文件,从控规修编、征地拆迁、土资金等全方位支持“两徐”竹产业园建设,邀请专业机构对竹产业链进行规划编制,梳理堵点和痛点,提出解决方案,推动竹产业发展。

(二)落子布局,深化科技引领。注重竹制品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引进创新,积极鼓励企业走“精特新”发展路子。抓住全球“禁塑”“限伐”背景,深入进行规格微薄竹卷材制备技术和连续缠绕成型技术的开发,研发“缠绕式竹吸管”填补一次性快速消费产品的市场空缺。抓住目前市场上以实木建材、木塑复合材料的户外建材耐腐性差、耐久性、易褪色的现状,研发以绿竹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户外景观材料,实现竹质产品向档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三)多元运用,推广绿色生活。引导全社会增强节约环保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竹制品应用,推广进餐饮,进景区、进书舍、进家具卖场、进街区,在机关单位、住宿餐饮、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广竹产品。积极探索,深化以碳汇权益为抵押物的“碳汇贷”模式,探索建立“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推广“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绿色转型贷”等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取得成效

(一)固本育新,铸造经济增长引擎。2023年,全区竹业产值达40亿元,获得国开行20余亿元长期贷款额度支持、省级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资金561万元,有效解决竹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大力推广“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深化碳汇试点,对60万亩竹林中适宜林分进行碳汇开发,预计首期可产生净碳汇量105万吨,收益4200万元,2021年获得碳汇授信贷2000万元。

(二)聚链成势,产业集群蓄势崛起。启动“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形成以龙竹科技、庄禾竹业为龙头的“两徐”竹经济产业园产业集聚,扩大夷山物产等企业做大自有品牌,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推动竹企开展直播带货主动融入“武夷山水”公用品牌,培育新潮竹、黄坑、孟宗竹3个省级著名商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三)“趣”建阳,做优大竹旅融合。打造竹元素为特色旅游观光点,形成黄坑“竹海+山庄”、小湖“葛墩竹”、童游“半天窟”、漳墩“泔洋”、书坊“五指山”、莒口“华家山生态游”等竹文化旅游风景,为当地的旅游增添浓重一笔。

来源:南平市发改委